中国银行业数字化程度领先全球
从全球生产力发展的进程来看,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动力代替人力,实现了从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中国完全错过了这次机会。19世纪60年代发端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应用为代表,10年后,中国发起了“洋务运动”,有些跟进。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计算机与互联网时代,中国又晚了近30年,直到80年代后期深化改革开放才成功抓住了全球产业链转移的机会,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之后,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扑面而来,中国这次几乎与世界同步,成为全球数字经济领先国家。
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突出亮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表明,2012年-2021年期间,中国数字经济年复合增速达15.9%,2021年整体规模超过7万亿美元,在当年GDP中占比39.8%。这一规模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是排名第三位日本的2.7倍。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体现在资本市场上,2018年全球市值前10大公司中,有7家依托数字技术,其中中国有2家企业上榜,分别是腾讯、阿里巴巴,剩余5家均是美国企业(苹果、亚马逊、微软、谷歌、脸书)。华为(如果上市)、美团、字节跳动也有问鼎的趋势,那么中国也是5家,与美国平分秋色。
现在几乎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领先中国企业的身影,互联网综合平台有腾讯、阿里、百度;本地生活服务有美团、滴滴;电商平台有淘宝、京东、拼多多;内容平台有抖音、快手、哔哩哔哩;位置服务有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还有人工智能、手机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更多的全球市值领先企业蕴藏其中。中国的传统企业也在加速数字化改造,诸如钢铁、汽车、零售、快消、家电、医药、石油化工等行业均已开启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创新经济,需要资源支持。早期讲创新,只要有到位的知识产权保护就可以。所以林肯讲了一句名言:“专利制度就是给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即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使聪明的大脑与智慧的利益结合起来,创造无穷的动力。但是在今天,光靠知识产权保护已经解决不了数字经济创新的动力问题了,更需要长期、庞大的资本支撑创新发展,这些资本可能要面临5年-10年都不会盈利的挑战,主要依靠股权激励来实现。所以科技公司往往和股权激励结合在一起,依靠“知识产权保护+股权激励的支持”,在这里股权激励已远远超过知识产权的作用。
股权激励主要依靠资本市场,但中国的情况有些特殊,中国是银行业占主导的金融市场,所以中国的任何金融后盾如果没有银行参与就会很脆弱。过去十多年里,中国的银行业通过资产管理等形式,将大量金融资源导向资本市场,所以我们看到,资管新规进一步加强监管后,资本市场上出现资金短缺等问题,根源是中国90%的资金在银行体系,通过迂回方式流入资本市场。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经济史学者约翰·希克斯就曾说过:“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如果没有金融革命的配合,工业革命就要慢下来,甚至会停下来。在中国,在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发展数字经济,就需要数字银行,它既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也是数字经济中最活跃的一类主体。
现阶段,中国银行业的数字化程度全球领先。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在2022年2月发布了一份名为“Rapid growth of challengers puts new verve into old banking systems”的报告,评定出全球20家新锐银行(challengers),这些新锐银行凭借数字技术等优势与传统银行竞争。中国的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江苏苏宁银行等4家银行上榜。英国也上榜4家,因为其最早推进“监管沙盒”制度,在数字银行方面较为超前。美国受到2008年债务危机影响,在金融创新领域慢了几年,到特朗普时代才开始放开2008年制定的金融管制措施,所以美国仅2家银行上榜。日本有2家,法国、德国等均有1家银行上榜。2022年5月《亚洲银行家》也评选了全球前100家数字银行。榜单的全球前十之中,中国就有3家,分别是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江苏苏宁银行。
穆迪认为,中国拥有数字银行成长的绝佳环境。一方面有庞大的市场容量。数字银行的重要意义在于填补市场空白,一个市场的长尾客群越多、金融渗透率越低,则发展数字银行的土壤越肥沃。2017年中国有2.34亿金融未覆盖人群,2019年家庭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在56%,同期美国的金融未覆盖人群仅1900万人,家庭债务规模占GDP比重达75%,可见中国市场潜力之大。在这些年数字技术的助力下,中国的金融覆盖率已有显著提升,2021年中国的家庭债务规模占GDP比重升高到了62.2%。这6个多百分点的提升,已大大促进了中国数字银行的发展。这是中国数字银行发展的经济根源。
另一方面是政策支持。如果仅论市场容量,印度的市场空间也很大,该国众多人口尚未享受基础金融服务,但是印度没有有效的支持政策,所以在数字银行方面没有起色。中国政府则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对数字银行创新有较高的容忍度。中国人民银行在2019年就推出了第一阶段《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市场主体的动作与政策是高度配合的,在2019年前后,金融机构的数字化发展也迎来了一个小高峰。2022年央行又发布了第二阶段《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银保监会2022年1月也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这为金融机构下一阶段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国数字银行在规模与盈利方面表现优异。规模大与我国银行业体系规模庞大有直接关系。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江苏苏宁银行资产规模均已突破千亿元。穆迪数据显示,这3家中国数字银行的资产增速显著高于全球20大新锐银行平均水平。3家数字银行的合计客户规模,更是超过了全部20家上榜新锐银行客户规模的半数。盈利表现则离不开中国银行人更加刻苦的精神。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江苏苏宁银行在过去3年均有良好的收益表现。
《亚洲银行家》的分析也指出,中国数字银行能够更快突破盈利门槛,欧美第一代数字银行普遍需要5年才能实现的盈利,中国数字银行大概2年左右即可达成。而依托技术创新,中国数字银行正在成为金融体系的开放平台与超级链接者,这为其创造更多发展空间。
数字银行的取胜关键在于成本效率。成本决胜是服务长尾客群的核心。淘宝战胜国美等传统零售集团、拼多多又成功突围淘宝、抖音电商再挑战拼多多,靠的都是更低的价格、更低的成本。这方面,中国银行业本身就有优势,与欧美国家银行业普遍45%-60%的成本收入比相比,中国银行业的成本收入比仅在30%左右。而借助数字技术,数字银行的成本还可进一步下探,江苏苏宁银行这些年就致力于用数字技术降低成本,成本收入比仅20.5%,这就可以支撑江苏苏宁银行与主流银行差异化发展,做小微等市场缝隙业务。
数字银行并非抽象概念,而是可以落实到具体标准。首先是“在线化”,数字银行业务的全流程都可在线办理,在线化程度越高,经营实力也就越强。其次是“智能化”,银行业务从手工办理到信息化再到智能化。信息化的特点是人使用计算机这些工具,而智能化则是人工智能在一些环节代替人工,直接自动化处理。所以今天我们评价一家银行的数字化程度,可以从“在线化”“智能化”两个很具体的维度来看,“在线化”与“智能化”程度越高的银行,其数字化水平就越高。
在数字银行的具体建设方面,江苏苏宁银行经过多年探索,已有一些实践经验。首先是要积累数据,形成数字资产。因为数字银行的基础是“数字化”,就是要将银行现有的经营行为,如营销行为、风险控制行为、内部管理行为等,完完整整地通过数字刻画出来。就像我们看足球比赛,以前犯规与否要看裁判,现在是在场边布置很多机器,从各个角度清楚展现球员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估依据。积累数字资产之后,再通过数据驱动,将营销管理、客户管理、产品设计、流程设计、员工管理、执行力管理等都通过数字化方式组织起来,转化为面向客户和员工的前端产品服务。
数字银行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使金融服务更简单,这是多年来从事数字银行实际工作的深刻体会,具体表现为用户使用起来更简单、员工操作起来更简单。就像驾驶汽车,手动挡到自动挡、再到智能驾驶,操作越来越简单,说明发展的水平越来越高。而更简单的金融服务则会带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益。
为了让用户享受到更简单的金融服务,江苏苏宁银行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在开户环节引入了人脸识别、OCR识别、CSI反欺诈等科技手段,将开户流程由原来的十余步精简至六步,可实现100秒极简开户。在密码方面,用户无需设置复杂难记的数字、字母、符号组合,可仅设置6位数字密码,这背后是成熟的风控技术加持,很多金融机构尚无法做到。还有手机号转账、便捷贷款、财富管理、远程银行、客户管理等。在简化员工操作方面,作为一家“O2O”银行,江苏苏宁银行开发了“升级通”平台,无缝融合线上线下工作流程,以数字技术辅助员工开展营销等日常工作,在减少员工工作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果。
打造数字银行离不开持续的科技投入,2021年江苏苏宁银行科技投入在营收中的占比为8.4%,超过同业2%-3%的一般水平。江苏苏宁银行还打造出一支精干的数字专才队伍,全行员工505人中有51%是研发人员。这些资源最关键是要投向高质量的“硬科技”,银行业的“硬科技”就是数字风控。江苏苏宁银行抽调了50多人攻关“小微数据风控卡脖子工程”,实现了贷款秒申、秒批、秒用,背后复杂的风控系统是强力支撑。这也助力江苏苏宁银行小微贷款余额从2018年的数亿元增长到现在的210亿元。
庞大的科技投入对于中小银行来讲负担大,高效的创新管理机制就尤为重要。江苏苏宁银行组建了产品创新管理委员会,用于审议新项目的准入与后评价。另外还有工作量评议小组、利旧工作小组等,旨在提高研发投入产出效率,保证每一分研发投入都用得高效。
此外,强力的组织支撑也是保证数字银行战略落地执行的关键。江苏苏宁银行成立了数据资源部,作为数字银行发展的核心动力部门,统筹全行数字相关工作,并在每个部门配备2名左右的数据分析师,提升前中后台部门的数据采集与应用能力。同时以灵活数字项目组的形式推动重点数字化项目的落地执行。
依托于江苏发达的地方经济、省政府与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数字化努力,目前江苏苏宁银行以505名员工累计服务5100万客户;累计服务的企业客户数从1000户增长到55万户,贷款户均10万元;累计个人贷款客户数达到640万户,贷款户均不到1万元。在全省银行业的资产规模排名中由最初的65位提升到目前的第12位。而在全国19家民营银行中,江苏苏宁银行在规模、营收方面,始终处于第三位。
目前,江苏苏宁银行已经成为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数字人才与金融科技人才的集散地。最近三年有70余人从江苏苏宁银行流向江苏、上海等地的数字巨头、数科企业、商业银行、银行科技子公司等,这就形成了人才的良性循环。创新产业需要资源集聚,需要有一个主体先做大,来培育、吸引更多人才与资源,而后形成产业集群。就如湖南长沙的工程机械产业、江苏连云港的制药之都,都是有一个先做大的技术研究院或企业,集聚大量的人才,这些专业人才再外溢出去创办新企业,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
在集聚创新资源方面,江苏互联网金融协会持续在努力。协会是在江苏省金融办的指导下成立,以推动江苏省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发展为使命,坚持每年办一场会、出一本书、举办多场直播活动,来传播金融科技、数字金融知识。近两年已经编写了《金融科技——江苏的创新与实践》《小微金融科技——江苏的创新与实践》等书籍。今年正在编写《科创金融——江苏的创新与实践》,将系统总结、展现江苏省在科创金融领域取得的成绩。未来将为江苏省的数字金融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