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蹄疾步稳 外资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法巴农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开业,成为在我国开业运营的第五家外方控股合资理财公司;日本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之一——三井住友旗下三井住友德思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完成备案,可以在华展业……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稳步推进,近年来外资金融机构纷纷加速“抢滩”中国市场。业内人士认为,后续要进一步对标国际最佳实践和规则,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稳妥有序地推进制度型金融业双向开放。
金融开放不断深化
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主动有序推动金融业开放,取得了积极成果,包括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大幅放宽、金融市场开放不断深化、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稳步进展等。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41家外资法人银行、116家外国银行分行和135家代表处,营业性机构总数911家,外资银行总资产达3.76万亿元。境外保险机构在华共设立68家外资保险机构和79家代表处,外资保险机构总资产达2.26万亿元。
“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经过40多年的不懈探索,整体实现了‘四个走向’。”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表示,具体来看,准入管理由“正面清单”走向“负面清单”,开放机制由“单向引入”走向“双向开放”,国际合作由“积极参与”走向“主动治理”,区域开放由“多点探索”走向“全面突破”。
“对外资来说,以人民币资产为代表的中国金融类资产有分散化投资价值,有实际资金配置需求,有基本面支撑。”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认为,外资金融机构通过加速进入、参与和深耕中国金融市场,全球投资者通过关注、增配和持有中国金融类资产,用真金白银给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投下最好的信任票。
持续优化政策安排
专家表示,近期监管部门的动作也展现出对金融开放的支持力度在持续加大。日前人民银行、外汇局召开外资金融机构和外资企业座谈会,释放出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
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下一步,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要求,持续优化政策安排,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认为,要进一步对标国际最佳实践和规则,稳妥有序推进制度型金融业双向开放,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更好地利用国际和国内两大市场,充分发挥两种资源优势,提高国际经济循环的质量和效率,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应对外部金融冲击提供坚实基础和保障。
专家表示,未来金融开放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统一市场制度规则,建立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深化和扩大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加快建立现代央行制度,推动金融机构加快完善内部治理,加快补齐监管制度短板,提升风险预警防范化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