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市的代表性指数是上证综指,国际证券市场的代表性指数基本是成份指数,上述差异备受投资者关注。对此,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认为,综合指数在亚太地区仍有很大影响力,股市指数优化调整是全球主要市场的常见现象,我国股市可从境外代表性指数编制方法的优化调整中借鉴经验。
杨成长说,指数优化是基础性制度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以更好地表征市场变化和服务投资者。
欧美股市代表性指数多为成份指数
中国证券报:为什么我国股市的代表性指数是上证综指,而国际证券市场的代表性指数基本是成份指数?
杨成长:欧美股市代表性指数多为成份指数,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股市起步早,手工计算方式使发达国家早期股指均为成份指数。这些成份指数长期承担全市场的表征功能,投资者有路径依赖。综合指数是在计算机技术充分应用后出现的。例如,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子化证券市场,纳斯达克综指随之诞生,成为美国股市三大代表性指数之一。二是投资功能提升成份指数影响力。成份指数具有样本数量有限、流动性好、可复制性强、业绩稳定等特点,成为指数基金等投资产品主要参照系。三是交易功能凸显成份指数市场地位。随着衍生品市场不断发展,成份股指成为股指期权期货、ETF期权期货等衍生品重要标的。
从亚太地区新兴市场看,由于股票市场起步时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在起步阶段就已编制综合指数。目前,综合指数在亚太地区仍有很大影响力,如韩国的综合指数等。上证综指作为境内股市的首只股指,媒体和投资者早已习惯以其作为境内股市的表征,其代表性地位是历史与市场自然选择的客观结果。
指数优化是常见现象
中国证券报:近期,日本拟对东证综指(TOPIX)编制方法进行优化,那么,境外代表性指数在调整上有哪些经验?
杨成长:指数优化在全球主要市场中是常见的现象。近年来,标普500、东证综指等国际代表性指数均立足于所在国家或地区资本市场实际,对指数编制方法进行合理调整,以提高指数表征功能和可投资性。标普500指数对加权方式和新股计入时间均做过调整。标普500指数逐步由总股本加权改为自由流通股本加权,还对新股计入时间进行延长。东证综指等由总股本加权分步改为自由流通股本加权。今年3月,东证综指拟从调整指数选样方法、优化自由流通股本界定方法和加强指数治理等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从境外代表性指数编制方法优化调整看,可供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少综合指数并不包括全部股票,通常剔除市值小、流动性差的股票。二是新股计入时点差别较大,大多在股价充分博弈之后计入。三是2003年以来,境外代表性指数出现由总股本加权改为自由流通股本加权的趋势。四是对编制方法调整比较谨慎。比如,日本近期拟对东证综指编制方法进行优化,计划2022年3月底前确定方案,分阶段逐步采取新的编制方法。此外,指数调整也有教训。2003年,纽交所综合指数编制方法由于变动过大,投资者普遍不认可,市场影响力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