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河北涉县脱贫户康建林新春忙“招工”

范世辉新华网

  新华社石家庄2月21日电(记者范世辉)“大家都帮着问问,亲戚朋友谁想在家门口挣钱都来找我,我这活儿多得很,工资有保障,免费培训上岗,年后疫情稳定了就开工!”新春佳节,本是休闲娱乐的时候,河北涉县马布村52岁的脱贫户康建林却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起“招工启事”。一时间,这个消息在十里八乡炸了锅。

  “啥?老康不是小时候患了小儿麻痹症,连走路都站不起来,他招工干啥?”有人一脸疑惑。

  “那是你不知道,人家老康现在可是红人,不但建了手套加工厂,手底下还有14个工人呢!这次是想在周边村子多建几个加工点,带着大家一块儿挣钱!”村干部帮着解惑。

  马布村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涉县东北部,距离县城33公里。由于地处深山,交通闭塞,土地稀少,多年来这里的青壮年靠出门打工谋生。身高不足一米、从小双腿残疾的康建林看着大家出村挣钱,心里很不是滋味。

  “父亲走得早,我是家里老大,不靠自己闯荡怎么行?” 1991年,22岁的他自学修鞋技术,在村里摆摊补鞋,后来又千方百计进城学修车。2011年,邯郸市一家服装厂招收修理工,康建林凭着一身好手艺入围。这对康建林的家人来说,比“中了大奖”还开心。

  2015年,马布村打响脱贫攻坚战,康建林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国家政策这么好,咱不能一辈子打工,我要回村创业!”康建林说。一开始,家里人都觉得他放着好好的工资不挣,是瞎胡闹,可最终谁也没拗过康建林的“驴脾气”。

  多方考察后,康建林决定在村里建一个小型帆布手套加工厂。在村两委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筹备,康建林带着东拼西凑的1万元和从服装厂淘来的10台旧缝纫机热热闹闹开了张,吸纳村里的低收入群众和留守妇女一起干活挣钱。

  招聘员工、岗前培训、进货出货、修理机器……那些日子,每天康建林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一直围着厂子转。

  两年后,工厂步入正轨,康建林发展的步子也越迈越大。村里帮他申请了4万元小额贷款,全部更换了电动缝纫机。

  2019年10月,康建林和村里其他52个贫困户一起脱了贫。如今,加工厂一年可生产手套12万余副,仅支付工人工资一个月就得8000多元。

  有钱了,康建林花7000多元给自己换了一台机动的助残三轮摩托车。“以前的车子是手摇的,上个坡坡还得找人推,现在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以前村里的老少爷们没少帮衬我,现在我有能力了就想带着大家伙儿一起赚钱。”春日的阳光下,康建林抚摸着小摩托,谈起招工一事满心欢喜。

  不少村民感叹,身体残疾站不起来的康建林,竟然在小康路上跑到了别人前面。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