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玉米期货上市起,国内玉米衍生品市场已走过近14个年头。随着玉米淀粉期货挂牌,玉米产业链品种进一步丰富。如今,利用玉米衍生品增值提效、管理风险的理念已在现货产业逐步推广。
山东省是国内玉米加工产业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为调研行业发展现状和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情况,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连续走访当地多家知名玉米深加工企业。不少企业向记者反映,玉米现货企业在管理中引入衍生品将是未来大势所趋。
开辟新的销售渠道
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下称诸城兴贸)总部位于山东半岛东南的诸城市。该市因传说舜帝出生于城北的诸冯村而得名。诸城兴贸成立于1993年,目前公司年可处理净化玉米600万吨,生产淀粉400余万吨,是亚洲最大的玉米淀粉、变性淀粉、肌醇生产基地。
记者从青岛一路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这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谈到怎样运用玉米淀粉期货工具,诸城兴贸销售部经理马树章表示:“在玉米淀粉期货上市前,公司通过一些资料开始慢慢学习。公司以前主要是以现货销售为主,对期货这块认识并没有多深。后来我们逐步认识到期货对我们企业的价值所在。期货有价值发现功能,我们通过套保运作,最终对企业销售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无形中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
据马树章介绍,诸城兴贸在使用淀粉期货时基本都按照严格意义的卖出套保去操作。“我们工厂在初期只是做少量套保的试水,以熟悉玉米淀粉期货交易的规则、流程,以及客户接货的程序。”他说。
熟悉之后,诸城兴贸加大了玉米淀粉期货的交易量,寻找合适的时机主动交割。今年1月,公司交割量21000吨。提起这笔交易,马树章称当时结合了对玉米价格的研判,加上过年前后一段时间,正是销售淡季,交割的21000吨玉米淀粉有效帮助公司度过淡季。现在看来,实际操作效果比较理想。
当然,也有一些公司在利用玉米衍生品工具时会更加灵活。一家大型粮油国企在山东设有玉米加工企业。记者实地调研时,该企业负责人介绍了自己的做法:“2014年底玉米淀粉上市,公司陆续开始参与期货业务。具体做法是在期货市场上买玉米卖淀粉,主要操作两个品种间的价差,即加工利润,也会考虑期现市场基差。期货交易量占现货量的比重从最初的10%不到逐步增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利润空间的话可能会选择提前平仓,而非一定要参与交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