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正在提速:继2018年8月证监会发布《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管理办法》后,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也多次表示,2019年会继续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多方式上推进对外开放;要坚持特定品种开放的路径,积极推动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特定品种对外开放,同时要做好开放过程中的制度对接。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相关人士认为,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加速意味着:一方面,期货公司在衍生品市场中将面临外资系期货公司全方位的挑战和压力;另一方面,国内期货公司开拓全球衍生品业务也将迎来契机。总体而言,期货行业格局将加速调整,期间也将加剧“挤出效应”,期货公司唯有找准定位、提前布局,才能打造核心竞争力“护城河”。
与此同时,华泰期货等众多期货公司,不断发挥资本实力、全业务链协同、场外期权、投研、金融科技、合规风控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力争把握机遇,在行业创新转型的浪潮中突围而出。
完善制度安排 加快对外开放
来自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累计成交量为2721万手,累计成交额为26.1万亿元,仅占全国市场的0.90%和12.39%。
“从成交量结构来看,金融期货是商品期货的近9倍,场外衍生品是场内的近10倍,”华泰期货宏观研究员陈峤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我国当前金融期货和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才刚起步。
陈峤认为,近年来我国的期货市场无论是从品种种类还是资本规模都保持了快速增长,金融期货也在扩容与结构改善的过程中。虽然金融期货在2015年股指限仓后一度进入“冷藏期”,但伴随着国债期货品种的完善以及股指期货的四次交易制度调整,金融期货再度被激活,近期无论是成交量或是持仓量都出现了明显的回暖。如要进一步发挥金融期货规避金融风险和优化资金管理的功能,将有待进一步丰富金融期货品种和工具,完善市场机制与制度等配套建设。
华泰期货宏观研究员蔡超认为,当前期货市场不断完善制度安排、加快对外开放有三方面必要性:
首先,期货市场的制度安排日益完善有助于期货市场真正发挥出价格发现的功能。以股指期货为例,流动性的缺失和较高的对冲成本影响了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只有在期货市场不断完善制度安排的情况下,交易不活跃阻碍价格发现的现象才能得到避免。
其次,加快对外开放有助于提升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加大对外开放、实现国际化之后的期货市场,可以提供一个串联境内外市场的开放平台,让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境内期货市场,通过引入全球产业客户和机构投资者等参与者将使得期货投资者结构不断完善,增加市场参与深度,从而有利于提升我国期货市场和相应品种的国际影响力。
再次,加快对外开放有助于倒逼期货公司提升专业水平与竞争力。通过引入有竞争力、先进经营理念的外资机构,将推动国内金融机构与国际接轨,学习和借鉴新的理念和经营方式,提升国内整体期货行业的发展水平。同时,国内期货公司在与国际金融机构竞争角逐中,将产生“鲶鱼效应”。只有具备国际化视野,并不断打造具有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核心竞争力的期货公司才能顺势而上,取得更好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将积极推动国内期货公司的改革和创新转型。
最后,完善制度安排、加快对外开放可助推我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健全的交易机制加上开放的市场环境带来的商品定价能力可以吸引“一带一路”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我国期货市场,期货公司可以为“一带一路”相关客户提供多样化风险管理服务,支持相关产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管理风险,从而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