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等三大化工期权即将挂牌上市
大商所王玉飞:丰富衍生品供给 支持抗疫避险
7月6日,聚丙烯、聚氯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期权(简称“化工期权”)将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我国首次在同一产业链同步上市3个期权品种,我国商品期权市场驶入发展“快车道”。
近日,大商所副总经理王玉飞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解读了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以上三大化工期权上市对保障疫情防控、支持产业避险和丰富金融产品供给的重要意义。
化工衍生品功能发挥良好
中国证券报:今年上半年,国际原油、能化板块震荡,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我国化工产业造成哪些影响?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如何看待衍生品市场的价值或功能发挥?
王玉飞:今年以来,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和原油价格崩盘等“黑天鹅”事件爆发,实体企业普遍面临库存高、销售难、供销运输不畅、原料和现金流紧张等问题,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风险陡然加剧。前3月受产品库存高企、下游需求不振影响,化工产品价格承压下行。4月起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化工行业有序复工,下游回暖,聚丙烯等防疫物资原料短期供需错配,促现货价格修复性上涨,原料成本压力增加。上半年,三大期货价格波幅分别为36%、30%和37%,较去年同期波幅涨超10个百分点。企业参与衍生市场、管理价格风险的需求愈发迫切。
在此背景下,我国期货市场迎难而上、积极作为,期货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的功能凸显。春节后,期货市场正常开市并保持平稳运行,经受住市场大幅波动的考验。上半年,大商所累计成交9.33亿手,同比增长了67%。为保障防疫物资生产和原料供应,相关产业企业、风险管理公司积极创设“口罩期权”“手套期权”“消毒液期权”等场外工具,为防疫复产、规避价格风险贡献了“期货力量”和“期货智慧”。
中国证券报:三大化工期权的交易标的是化工期货。这三大期货上市以来,市场运行、功能发挥情况如何,大商所围绕相关品种做了哪些创新和服务?
王玉飞:多年来,大商所围绕化工产业链品种体系建设、市场效率提升、产业服务深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丰富化工衍生产品的服务和供给。2007年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期货在大商所上市,这是大商所首个工业期货品种,是大商所从单一农产品期货交易所迈向综合性衍生品交易所的关键一步。随后在2009、2014年聚氯乙烯、聚丙烯期货先后上市,初步构建了化工衍生工具体系。目前,我国化工期货已发展成为全球交易最活跃、最有特色的化工板块,大商所也长期保持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货市场地位。
随着市场风险加剧,化工企业今年参与期货交易更加积极。今年上半年,三大期货成交量同比分别增长154%、18%和128%,法人客户持仓占比同比分别增长2个、6个和3个百分点。
大商所持续探索服务石化产业的新模式、新机制,2019年推出“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累计开展化工品种场外期权项目28个,占比为46%,为产业企业探索含权贸易等现货交易和风险管理模式提供了有效支持。此外,为支持企业利用期货定价、转移价格风险,去年大商所搭建了包括化工品种在内的场外业务平台。今年上半年大商所场外业务交易成交活跃,三大化工品种基差业务累计成交7.72亿元,互换业务累计成交名义金额达1.67亿元;标准仓单交易业务上线一个月,累计成交金额达6.76亿元。化工企业深度参与期货交易,形成了有效反映化工市场供需、行业认可的期货价格,以期货价格为基准的基差贸易模式在行业内逐步普及。一些期现贸易商利用基差贸易为上下游客户提供点价服务,为产业链转移贸易风险。
继续完善衍生产品体系
中国证券报:此次上市化工期权,对实体行业和衍生品市场有哪些意义?未来在品种板块扩容、国际化发展上还有哪些考虑?
王玉飞:在国际衍生品市场,期权与期货同样是重要的基础性衍生工具,在帮助产业企业发现价格、缓释风险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2007年上市豆粕期权,实现国内商品期权零的突破,到如今首次在同一产业链同步上市3个期权,衍生工具上市步伐大幅加快,为后续更多的商品期权上市提供了经验、打开了大门,有助于构建完整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支持我国化工行业防范风险、转型升级。同时,通过增加期权等衍生产品和服务供给,也是切实发挥资本市场中枢作用、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提升的有力抓手。
下一步,大商所将在保障化工期权平稳运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衍生产品体系,尽早推出生猪、集装箱运力、废钢等期货品种,开展乙醇、纯苯、低密度聚乙烯等品种的上市研究和立项,继续拓展衍生品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