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趋紧国际油价突破120美元 历史新高可期
证券时报记者 赵黎昀
经历了今年3月份的大起大落,国际油价近日再度走强,重回120美元/桶高点上方。
全球原油供给端的紧张局面,成为刺激本轮价格上行主因,也支撑国内外众多机构再度唱多油价。
在全球能源大通胀背景下,我国系列保供稳价政策成效显现。分析人士认为,国际油价或将持续冲高,乃至刷新历史高点。但我国能源价格整体趋稳的背景下,下游企业国际竞争力已有所增强。
供应趋紧拉涨油价
6月8日,WTI7月原油期货收涨2.7美元,涨幅2.26%,报122.11美元/桶,布伦特8月原油期货收涨3.01美元,涨幅2.5%,报123.58美元/桶,两者均刷新了今年3月8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此前在国际地缘因素刺激下,原油价格一度逼近历史高点,后在3月中旬跌落至100美元/桶以下。
国际油价强势行情“卷土重来”,各国期货市场跟进响应。
6月9日,国内期货市场上原油主力合约2207一度涨至783.4元/桶,突破了3月9日772元/桶的前期高点,刷新该合约历史极值。截至当日下午收盘,2207合约报涨2.26%,收于770.1元/桶。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受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暴涨影响,当地时间6月9日,东京商品交易所中东产原油期货指标价格一度升至每千升89000日元以上,创下了13年11个月以来的最高值。
“国际油价波动的底层逻辑,本质上是因能源资本开支周期推动所致,这与我们去年提出的煤炭产能周期一个道理。”信达证券研发中心总经理助理、能源开采首席分析师左前明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前期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的过程中,俄乌冲突只是边际推手,并不是本质原因。抛开地缘因素导致油价大起大落的短期影响,从中长期看,国际油价也有望步入上行周期。
他表示,近年全球油气资本开支持续低迷,新增油气产能下降,既有油气田可采资源量和产能也在逐步衰减。在能源产能增量不足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依然走出了疫后修复行情,带来了较大的供应缺口,从而导致能源价格飙升。
“大宗商品在一轮上行周期内难以轻易言顶。顶往往是边际交易的结果,不一定代表主流市场,但要把握趋势。目前市场需求还在上升,供给已经接近产能供应的极限情况下,国际原油将有望维持上行趋势。我们还是认为这轮能源通胀是全球范围的能源大通胀,本轮国际油价也有望创出历史新高。”左前明表示,近日欧佩克秘书长也已公开表示,大部分成员国在石油生产方面已经达到极限。一方面产能增长已进入瓶颈期,另一方面经济社会还在发展,供需缺口就会不断放大,导致国际原油价格进一步走高。
采访中分析人士多认为,供应趋紧是导致油价近期不断攀高的主因。
“当前全球经济和能源需求相对平稳。欧美国家夏季进入用油高峰期,同时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能源需求也面临增长。同时,国际原油供给端存在诸多预期偏紧的因素。一方面,国际地缘局势动荡持续背景下,原油出口遇到阻力。另一方面,欧佩克+稳步增产政策在之前每月40万桶的基础上再度提速,但是受到产能不足制约,实际产出和目标产出存在不少缺口。”卓创分析师桑潇接受采访时称,美国作为消费大国,石油产量增长并不明显。数据显示,虽然进入夏旺季需求高峰,但近期美国石油生产周度数据维持持平,难以持续累库。
美国能源信息局周三的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虽然是环比增加,但是车用汽油库存总量却减少了80万桶,显示美国汽油需求仍在上升。当前国际原油市场处于紧平衡状态,助推油价上行。
油价波动带来连锁反应
油价看涨背景下,沙特阿美6月5日表示,将7月旗舰阿拉伯轻质原油对亚洲的官方售价(OSP)较阿曼和迪拜基准原油的平均价格溢价上调至6.5美元,高于6月份的4.4美元。
“我国是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原油成本不断攀高,必然对下游化工企业成本形成压力,输入型通胀明显。”生意社分析师薛金磊表示。
金联创数据显示,受国际原油价格大涨带动,端午节后国内多数化工品大幅上涨。6月8日国内现货收盘,监测的129种化工品中33个品种上涨,上涨率25.58%。
相比石油化工行业,成品油价格波动贴近民生,更吸引市场关注。
据媒体报道,目前美国至少有13个州的平均油价已经超过每加仑5美元。摩根大通此前则预测,今年夏季美国平均汽油价格可能会升至6美元以上。
6月14日,我国也将迎来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有机构预测国内每升95号汽油价格将进入10元时代。
伴随国际油价持续上涨,6月9日盘中石油股集体走强。
当日Wind石油天然气指数大涨2.22%,个股中广聚能源、泰山石油涨停。当日,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三桶油”也悉数飘红,盘中中国海油股价突破20元/股,创历史新高,市值超过9500亿元。
与此同时,受成本压力预期影响,交通运输行业个股集体下行。Wind海运指数当日报跌4.85%,航空指数也收于1.95%的跌幅。个股中怡亚通跌超9%、长久物流跌超8%、中远海能跌超7%。
“在全球能源大通胀背景下,我国近段时间煤价、油价有一定程度上涨,难免使下游行业企业有一定成本压力,但相比国际市场,国内保供稳价成效较好,相关下游依然具备较强竞争优势。”左前明认为,我国的资源禀赋下,煤炭和煤化工还是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仅有部分化工品和石油价格关联较大。在国内系列保供稳价政策下,煤炭价格相对全球市场而言更加稳定,比较优势明显。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6月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按美元计价,5月份我国出口3082.5亿美元,增长达16.9%,远高于此前8%的预期,此前4月份的出口增速只有3.9%。这说明,在本轮全球能源通胀的大环境下,中国制造业,包括化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增强。”他表示。
油价涨势仍将持续
国际油价强势上行背景下,近日国内外多家机构上调了国际油价预期,年内甚至看高至每桶150美元。
全球第三大独立石油贸易公司托克集团首席执行官杰里米·威尔6月7日称,未来几个月油价将持续飙升,可能会在年底前达到每桶150美元甚至更高。
花旗银行近期上调了布油价格预期,目前预计今年二季度布伦特原油价格为每桶113美元,高于此前预测的每桶99美元,三季度和四季度的价格预测也分别被上调至每桶99美元和85美元。2023年的原油预测则被上调至每桶75美元。
桑潇也认为,国际油价冲高走势短期难有逆转情况。如果市场继续发酵利好,原油价格还将持续上行,不排除突破前期高点的可能。
但是,她提示,当前油价处于相对偏高位置,在关注利好消息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欧美国家喊话增产对油价的压制作用。同时,美联储持续频繁加息,后续加息也或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加大对大宗商品市场,包括油市的压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