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热议期货市场 如何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期货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也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抓手。”9月6日,在2022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中国期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洪磊作主题演讲时表示。
作为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国际衍生品行业交流平台,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自2016年以来已举办五届。本届论坛以“稳中求进促发展 法治引领开新局——期货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主题,境内外金融机构、专家学者、产业人士围绕期货市场如何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彰显担当等话题展开探讨。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重要抓手
在洪磊看来,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三大功能是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具体实现方式。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已具备进一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条件。
期货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初步显现。洪磊表示,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上市品种体系不断完善,期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断成熟,价格应用场景和范围不断拓展,整体价格影响力稳步提升。
据介绍,目前我国期货市场期现相关性在90%以上的品种超六成,铜、铁矿石、棉花、棕榈油等品种期现价格相关性在95%以上;铜、PTA、大豆等成熟品种的期货价格已逐步成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定价基准;上海原油和国际铜区域定价基准地位逐步稳固,价格辐射范围逐步向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扩展。
期货市场风险配置功能逐步深化。洪磊认为,期货市场通过对风险进行定价和交易,实现风险的转移和配置,用市场化手段减少价格因素对经营主体的冲击,促进了资源的合理有效流动。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在服务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受到认可。
洪磊表示,期货风险管理公司作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综合实力、业务模式、服务水平均得到较大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基差贸易现货购销额达5565.76亿元,约为2013年的56倍,共计服务产业客户17923家次。风险管理公司仓单服务、场外衍生品等业务开展规模近年来也显著提升。
期货和衍生品法实施为市场提供广阔空间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在论坛上表示,对于期货和衍生品行业来说,2022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经过8年多的不懈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于8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期货和衍生品行业法治化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尹中卿表示,期货和衍生品法立法过程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针,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法律空间,为期货和衍生品监管提供更加有效的法律依据,推动了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法治化进程。
期货和衍生品法调整了期货合约品种上市的管理机制安排,规定期货合约品种和标准化期权合约品种的上市实行注册制,期货合约品种和标准化期权合约品种的终止上市、恢复上市、终止上市实行备案制。中金期货总经理隋友表示,这一调整提高了期货市场交易品种的供给效率,能进一步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畅通大循环发展战略。随着交易品种极大丰富,期货市场广泛覆盖国民经济基础资产,也成为期货公司紧密拥抱实体经济、更高效率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保障。
郑商所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郑州商品交易所是国内首家商品交易所,也是中西部地区唯一一家全国性金融要素平台。自1990年成立以来,郑商所坚持以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为导向,上市交易23个期货品种和8个期权品种,覆盖粮、油、糖、果、能源、化工、纺织、冶金、建材等领域。
郑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熊军在论坛上表示,郑商所将在管控好市场风险的前提下,更好发挥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的功能,持续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熊军表示,大宗商品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郑商所将研究推出更多举措,争取在服务保供稳价大局上展现更大作为。一方面,持续巩固、规范、优化“保险+期货”试点,助力农民稳收增收;另一方面,启动2022年至2023年尿素“商储无忧”项目试点,保障春耕用肥稳供应,助力国家粮食安全。
品种覆盖方面,郑商所将在深耕已上市品种基础上,紧扣国家战略方向和产业发展需要,有序推进烧碱、PX、瓶片、钢坯、鸡肉、商品指数等品种研发上市,深化期权市场培育,持续丰富拓展场外业务;对外开放方面,郑商所将积极推进油脂油料品种国际化,扎实做好BPI指数(巴拿马型干散货船运价指数)期货研发,稳步推动QFII、RQFII参与郑州期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