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市场化催生新增长极 保险资管第三方业务突破3万亿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刘敬元 邓雄鹰

  被视作资管机构“试金石”的第三方业务,愈发受到保险资管重视,并获得快速发展。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有数据可查的国寿资产、平安资管、太保资产、泰康资产等四家保险资管机构,2021年末第三方业务规模合计接近2.9万亿元,一年时间增长近6000亿元,增幅超25%;若加上人保资产,这五大保险资管的第三方业务规模则已超过3万亿元。

  第三方业务:

  保险资管新增长极

  上市险企为主的大型保险机构,近年都会主动披露第三方业务的管理情况,其受重视程度由此可窥见一斑。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人保集团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为6211.87亿元,较年初增长33.6%;平安资管受托资产管理规模达4.05万亿元,其中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达5120.72亿元,较年初增长32.7%;太保资产管理的第三方资产规模为2671.20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5.5%。

  此外,国寿资产官网披露,其合并管理资产规模超4.4万亿元,第三方资产总规模超5000亿元;泰康资产官网披露,2021年年末公司受托管理规模超2.7万亿元,其中第三方资产规模超1.6万亿元(含养老金管理规模6400亿元)。

  一些中小保险资管公司的第三方业务则发展得更为突出,如华泰资产、民生通惠资产、光大永明资产等。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2021年年末,华泰资产的管理规模超5100亿元,其中华泰保险体系外的第三方业务约占到90%。

  “第三方业务是检验保险资管全方面能力的试金石,是保险资管真正从内部受托走向市场化的重要标志。计划未来3~5年,公司第三方管理资产规模占比能够有较大幅度提升,努力争取超越内部受托规模。”一家大型保险资管负责人此前曾表示。

  平安资管董事长黄勇此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公司从2006年开始做第三方业务,一直是逐年稳步增长的状态,目前的第三方客户包括银行、保险、大中型企业、海外机构等。从比例上来看,目前第三方业务占比是百分之十几,长远目标是逐步提高这一比例,国际上一些知名的保险背景资管公司第三方业务占比已超过一半。

  国寿资产总裁王军辉在该公司今年年初举行的工作会议上提出,希望“双极增长,构建公司多元协调发展新格局”,即牢牢把握资管行业黄金发展机遇期,坚持一方业务和三方业务并重,大力培育做大做强三方业务新增长极。

  发展方式:

  聚力产品线完善

  保险资管发展第三方业务的形式比较多元,有专户管理、资管产品、资产证券化、养老金产品等。其中,组合类资管产品成为近年各家机构发展三方业务的最重要抓手,其设立数量和规模呈现快速增长。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保险资管公司发行管理的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余额为3.2万亿元,主要投向债券、股票等。而中保登此前披露,2020年年末,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净资产规模达2.14万亿元,同比增长71.21%。这意味着,2021年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的规模增幅最少也在50%左右。

  从数量来看,目前暂未有2021年全年数据,但据中保登披露的2021年上半年数据,行业累计完成组合类产品登记336只,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211只、权益类产品72只、混合类产品53只。

  另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去年上半年,组合类产品登记量居前的机构是中意资产、泰康资产、华泰资产,登记产品数量接近或超过30只;阳光资产、百年保险资管、民生通惠资产、光大永明资产、人保资产、新华资产等登记数量也较多,均为20只左右。

  经历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保险资管公司的组合类业务产品线也已趋向完善。例如,中国太保2021年年报披露,面向机构客户,太保资产完善现有策略体系产品,做强传统优势产品,固定收益和流动性产品业务规模持续上升,逐步建设了具有太保资产特色的全风险收益阶梯FOF产品线。

  新华保险首席执行官、总裁李全也介绍,凭借在固收方面的特长,新华资产的组合类资管产品也吸引了机构投资者客户,客户数量达到100多家;2021年年末,组合类产品数量达到了百只,产品线进一步完善,目前组合类资管产品规模超2660亿元。

  业务构成:

  机构为主个人小步慢行

  保险资管第三方业务面向的客户,大部分是机构投资者,包括保险公司同业,也包括银行理财子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2020年政策层面放行合格投资者业务后,保险资管业界开启了个人业务的步伐,只是总体上呈现“小步慢行”。

  机构投资者方面,据了解,在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的投资人中,业内、业外机构投资者的资金量大体相当。2020年年末的数据显示,保险业内机构持有规模1.08万亿元,业外机构持有规模1.02万亿元。

  值得提及的是,尽管银行理财子成立时间并不长,但已是保险资管产品的主要投资者之一。某大型保险资管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银行理财子购买其产品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千亿元,所涉产品类型既包括固收类,也包括权益类。

  黄勇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子净值化转型压力大,亟需具备低波动、绝对收益特征的产品,保险资管的能力优势能够满足银行理财的配置需求,为理财子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产品和投顾服务,目前80%的银行理财子已经成为平安资管的客户。

  个人客户方面,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泰康资产、华泰资产、大家资产等保险资管公司已陆续开启面向高净值客群的个人类业务。

  近日,泰康资产有关负责人介绍,泰康资产在这一类业务上坚持“稳扎稳打”的思路,陆续推出了一批面向个人合格投资者发售的专属产品。此外,公司还与主要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开展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的合作,为高净值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

  而据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解,目前保险资管公司开展个人业务的形式,主要是TOF等间接方式。这种业务的架构是,发行一款信托计划,由保险资管公司作为信托计划的投顾,信托计划资金投向保险资管产品,而这款“定制化”性质的保险资管产品,其设计初衷即是面向高净值人群募资。

  与此同时,证券时报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各保险资管公司开展高净值客群业务的进度不一,在一些大型保险资管公司和市场化的中小保险资管公司中,有的公司实际上尚未明确开展个人业务的模式。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