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爱结构性存款 千家上市公司逾6000亿元委托理财
近日,苏垦农发、永悦科技、泛微网络等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委托理财公告,使用闲置资金用于理财产品的投资。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从上市公司选择的理财产品类型来看,结构性存款颇为受捧。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5日,今年以来共有1000余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超6000亿元,结构性存款认购规模占比约为三分之二。不过,对比去年同期数据,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意愿有所下降。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如火如荼,保本型理财产品逐渐退场;另一方面,在监管规范框架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持续大幅压缩且收益率不断下降。
多家公司发布委托理财公告
据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共有10余家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委托理财公告,表示拟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例如,苏垦农发7月1日晚发布公告称,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1.8亿元、2.3亿元、8600万元分别委托江苏银行南京城北支行、中信银行南京分行、浦发银行南京分行理财购买理财产品。
7月2日晚,永悦科技公告显示,拟使用32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委托兴业银行泉港支行理财,投资产品为兴业银行企业金融人民币结构性存款产品。
7月4日,泛微网络公告称,该公司前次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的两期理财产品于6月到期,共收到理财收益111.14万元。公司决定将继续购买理财产品,合计金额1.6亿元。
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已是常见的“操作”。苏垦农发称,本次委托理财有利于增加公司资金收益,同时也为公司和股东谋取较好的投资回报。永悦科技表示,通过进行适度的低风险理财,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能获得一定的投资效益,为公司股东谋取更多的投资回报。
结构性存款受青睐
Wind数据显示,以2021年1月1日-7月5日的认购时间计算,2021年以来A股共有1013家上市公司购买了理财产品,认购金额近6229亿元。
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包括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通知存款、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理财公司理财产品、信托、逆回购、基金专户等。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从持有理财产品数量来看,持有超10个理财产品的公司有275家。其中,持有超20个理财产品的公司有83家。名列第一的是江苏国泰,共持有128个理财产品。从认购金额来看,超八成公司的认购金额均超过亿元,其中142家公司认购金额超10亿元。两家公司的理财产品认购金额超百亿,分别是隆基股份(128亿元)和航发动力(117亿元)。
从产品类型来看,结构性存款受热捧,共有812家上市公司购买,认购金额总计4158.78亿元,占比超过66%。结构性存款是指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收益。
市场人士指出,在资管新规发布后,保本型理财逐渐退出市场,同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渐下滑。上市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首要前提是保证募集资金安全,因此安全性高、流动性好、风险性低的结构性存款成为首选。
热度不及去年同期
不过,相比去年同期,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模有所下降,连结构性存款也不例外。
Wind数据显示,去年同期,共有1016家上市公司合计购买7668.66亿元理财产品,比今年同期高1400余亿元。其中,结构性存款认购规模为5165.21亿元,比今年高近1000亿元;银行理财产品认购规模1671.29亿元,比今年高773.05亿元。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规模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净值化转型,此前备受上市公司青睐的保本型产品加速退场。根据普益标准数据,2021年上半年,全国银行新发理财产品收益类型以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为主,占比为97.19%,同比增长32.35个百分点;保本浮动收益型占比2.34%,同比下降28.68个百分点;保证收益型占比0.47%,同比减少3.68个百分点。随着资管新规的持续推进,保本型理财产品数量下降明显。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大幅压缩。央行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6.35万亿元,今年在经历小幅回升后再度跌破去年年末的水平。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刘银平认为,接下来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大幅增减的概率都不大。第一,结构性存款成本较高,收益率要远高于同期的普通定存和大额存单利率,且结构性存款仍然在强监管之下,规模不会像2020年上半年之前那样大幅增长;第二,银行揽储竞争愈加激烈,保本理财即将全面退出,银行对结构性存款仍有一定依赖性,尤其是中小型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