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中介业务逐渐收缩 券商募资用途向自营倾斜
1月21日晚间,中信建投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定增的方式募资不超过130亿元,其中不超过55亿元用于资本中介业务,不超过45亿元用于自营业务。上证报注意到,在近几次券商的定增募资用途中,用于自营业务的资金比例不断提升,有券商募资用于自营的规模甚至超过资本中介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近一段时间来券商的股票质押、融资融券等资本中介业务有不少坏账,给券商带来了较大损失,这一业务有所收缩,不少券商将资金转而投向了自营业务。
募集资金用途向自营业务倾斜
中信建投本次定增募资用于股票质押、融资融券等资本中介业务的规模不超过55亿元,占比42%;用于投资交易等自营业务的规模不超过45亿元,占比35%。两者占比已较为接近。
券商定增募资用于自营的占比超过或者接近资本中介业务,这是一个新的现象。在2018年上半年或者更早前,券商融资用于自营的规模一直很小,主要用于发展资本中介业务,两者资金占比差距很大。
2018年4月,海通证券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200亿元。其中不超过100亿元用于发展资本中介业务,占比50%;用于扩大固收投资等自营规模不超过40亿元,占比20%。两者占比差距较大。
2018年5月,广发证券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150亿元。其中用于质押、两融等资本中介业务的资金不超过65亿元,占比43%;用于自营业务的规模不超过25亿元,占比17%。两者占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但到了2018年年底,情况发生了变化。国信证券于2018年12月发布定增预案,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50亿元。其中用于股票质押、两融等资本中介业务的规模不超过25亿元,占比17%;用于投资与交易等自营业务的规模不超过60亿元,占比40%。自营业务超越资本中介业务成为募资主要用途。
资本中介业务正经历阵痛
中信建投在公告中表示,近年来,证券公司投资与交易类业务已经成为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证券公司投资正在向去方向化、增加多元交易转变,整体投资策略更趋成熟稳定,市场竞争力日趋增强。
另一方面,券商的资本中介业务在2018年经历了惨淡的一年。两融规模从2018年年初的1万亿元左右,降至2018年年底的7500亿元左右。而股票质押除了规模缩水之外,更频繁出现坏账,侵蚀券商利润。
最近已有不少券商公告对坏账进行计提,如太平洋证券计提9.47亿元,减少净利润7.29亿元;兴业证券计提6.51亿元,减少净利润4.88亿元,等等。计提坏账的原因主要与股票质押有关。
有券商信用业务人士向上证报表示,其所在券商最近已不再新增股票质押业务。另一业内人士表示,仍在新增股票质押业务,但标准比较高,会尽可能寻找优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