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强化经营风控 前5月套期保值公告达878份
证券时报记者 魏书光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底,今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发布的套期保值相关公告达878份,风险控制意识明显增强。上市公司力求通过积极参与期货套期保值,防范和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给公司带来的经营风险。
探索降本增效方式
积极参与期货套保
在参与套期保值的资金投入规模上,频现大手笔。5月19日,主要从事生猪的生产和销售业务的天邦股份公告称,将在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豆粕、玉米、豆油、生猪等品种上进行套期保值,所需保证金最高占用额不超过人民币2.5亿元。
银河期货北京分公司期现业务总监郎羽介绍,今年许多上市公司采取措施主动避险,一方面是因为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另一方面缘于上市公司对套期保值的了解不断加深,风险管理意识和措施显著加强,积极通过套期保值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在农产品市场上,这一情况体现得尤为明显。去年以来,由于大豆、玉米等价格不断攀升,特别是俄乌冲突之后,全球粮食供应趋紧,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相关产业链企业亏损严重。比如,A股饲料板块方面,2021年全年和2022第一季度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8.15亿元、-8.70亿元,同比下降129.10%、139.64%,亏损企业大部分为禽畜饲料企业。而生猪养殖板块方面,2021年全年净利润为-393.59亿元,同比减少176.96%。生猪养殖行业亏损严重,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到2022年第一季度,猪价延续下降走势,行业亏损程度持续扩大,净利润为-155.64亿元,同比减少275.48%。
为解决饲料养殖企业面临的困局,除了企业自身加大投入,在推动企业参与探索期现结合之路方面,国内交易所也在积极行动。5月24日,广东省揭阳市举办了2022年“大商所农保计划”生猪专项项目启动仪式,该项目也是广东省落地的首个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农保计划生猪专项项目。
根据大商所公布的“企风计划”数据显示,2021年共引导165家实体企业参与探索期现结合之路,覆盖大商所15个期货和8个期权品种,项目数量及覆盖面大幅提升。不少企业通过“企风计划”试水金融衍生工具,实现风险管理,以期现结合的方式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此外,5月中旬,大商所对生猪期货交割区域升贴水进行全面调整,为交易所在全域继续增设交割库奠定了基础,有助于进一步扩充交割资源,拓展生猪期货服务产业的范围。
5月生猪均价涨17%
新一轮上行周期开启
在农业上市企业加大风险管理的同时,国内相关种植和养殖产品也迎来了全面复苏阶段。刚刚过去的5月份,猪价上涨显著,国内市场生猪均价约为15.37元/kg,单月环比涨幅达到17.06%,市场触底迹象明显。随着生猪价格连续回升,养殖户亏损也在逐渐减少,部分养殖企业回到盈亏平衡点。
“养殖行业整体处于复苏阶段,将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中信建投分析师王明琦表示,当前养殖产能去化已经接近尾声,白羽鸡价格在3月触底回升,生猪养殖行业从4月中旬开启新一轮上行周期,黄羽鸡行业则在5月迎来久违的价格大涨。与此同时,粮食危机成为上半年农业的关键词,地区冲突加剧粮价上涨,多国禁止粮食出口则更加凸显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这些都表明,新旧周期出现了换挡。
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表示,未来猪价将呈现震荡上行态势,可能会存在阶段性回调,但整体保持上行趋势。
在市场看好预期的推动下,尚处亏损状态的农业以及生猪养殖企业仍然吸引了众多资金追捧,很多龙头公司今年以来股价涨幅已超过20%,养殖ETF也持续获得净申购,份额及规模双双攀升。
公募基金方面,去年年底重仓农业板块的资金规模达到443.33亿元,同比增长39.82%。进入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重仓农业板块市值增幅明显,最新总市值为625.07亿元,环比增长40.99%。跟踪中证畜牧养殖指数的8个养殖ETF,其资金总量从去年年底的22.75亿元,上升到当前的52亿元,增长同样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华夏基金饲料豆粕ETF年内涨幅达到36.12%,在所有ETF类型基金中涨幅第一。该ETF跟踪大商所豆粕期货价格指数,由于中国大豆高度倚赖进口,国内外大豆价格联动性强。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报告认为,由于全球大豆主产地——美国西北部大豆产区降雨,制约了大豆播种,美豆价格走势坚挺,创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成本端对国内豆粕价格形成支撑。
“全球大豆库消比处在7年来的历史低位,大豆价格将维持高位。”华安证券分析师王莺表示。上周国产大豆两次拍卖全部成交,5月27日进口大豆成交率高达72.42%,成交均价为5535.83元/吨。不论是国产大豆的拍卖,还是进口大豆的拍卖,结果均相对较好,对行情形成了明显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