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即将结束之际,回顾新三板一年的发展可见,股转公司在监管方面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作为一个尚属年轻的市场,随着监管的加强,新三板也在量变中向质变发展。不过,被罚公司违规行为的多样化一方面暴露出新三板市场的质量需要进一步加强,也表明挂牌公司与主办券商相关业务能力方面的缺失以及规则意识遵守方面的相对淡薄。
监管趋严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5日,因违规行为遭证监会、全国股转公司的处罚约280次。其中,仅2016年以来,对挂牌公司的处罚就达230次,占到新三板有史以来整个处罚比例的80%以上。由此可见,随着挂牌公司数量的增加,违规行为也水涨船高,同时,股转公司的监管力度在进一步加大。
实际上,今年初,股转公司就表示要对新三板加强监管。并且以英大证券的违规情况以及证监会处罚中海阳大股东的事件作为新三板的典型违规违法案例进行过简析,表示全国股转公司一直对做市商的交易行为密切监控、高度重视,一旦发现违规行为,要坚决处理。 同时,全国股转公司还表示,下一步将从做市转让方式制度优化入手,从源头上防止因做市商报价人为失误、技术故障等造成的严重报价异常事件。
遭到股转公司自律监管处罚的对象既包括对于董监高违规行为的处罚,同时也包括对公司信批的违规处罚以及券商的违规开户等行为。对此,中国新三板投资联盟负责人许小恒表示,主要包括信息披露违规、控股股东违规占用公司资金、违规使用募集资金、股东大会程序违规以及未及时履行备案手续等几种情况。其中信披违规以及违规占用公司资金的比例比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与股转公司以及证监会的监管相协调的是相关国家机关如环保局、公安部等对于新三板挂牌公司的行政处罚。
据股转公司发布的公告统计,今年以来挂牌公司收到相关部门行政处罚的公告约150则,其中来自证监会的有4则。而去年同期挂牌公司收到行政处罚公告仅有19则,2015年全年则有23则,其中来自证监会的有两则,由此可见,今年遭到行政处罚的案例是去年同期的6倍之多。对此,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新三板投资者表示,相关部门行政处罚力度的加大,对于新三板公司的进一步规范具有一定的意义。
雷人违规
其实,关于挂牌公司遭处罚的原因比较多样,除一些比较常见的信披违规等违规行为外,也包括一些比较雷人的原因,譬如股转公司对幸美股份的处罚。
据了解,计划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拟申请暂停转让的幸美股份在8月18日11时43分直接将重大资产重组暂停转让申请表发送给股转公司业务部监管员工作邮箱。与此同时,在同一日的14时6分(交易时段),幸美股份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方式告知股转公司业务部监管员申请重大资产重组股票暂停转让实行。而在12月14日晚间,股转公司发布公告,指出幸美股份因违规停牌被采取约见谈话的自律监管措施。同时,为避免敏感信息在交易时段扩散,股转公司在当时立即对幸美股份的股票进行盘中停牌的紧急操作处理。
对于这样的雷人违规原因,首创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表示,新三板公司虽然完成了股改,但只是初步完成,对于制度建设来说刚刚走完第一步,这种制度的建设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包括人才系统的支持以及经验都是年轻公司所缺乏的。 公司人才的培养跟进并不是特别同步与及时,这也导致挂牌公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以及能力的缺失。这就需要挂牌公司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目前新三板“还没有形成一个严格的监管氛围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不过这都是新三板在发展中必经的一个过程。”王剑辉如是说。
不过,对于众多的违规行为与违规处罚,王剑辉表示,新三板数量的增加是要与监管的力度成正比的。截至12月25日,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有10105家,其中基础层有9153家,创新层则为952家。对此,王剑辉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新三板前期主要是扩容,大的规模已经初步形成。现在市场需要做强,质量就需要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