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出现机构化趋势 年金和险资频繁入场
证券时报记者 余世鹏
近期,又一批ETF新发产品轮番上市。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这些ETF上市前的前十名持有人密集出现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计划等机构身影。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是ETF机构化趋势的一个新变化,宽基ETF上的机构主力军,正从此前的券商、私募等拓展到年金和险资等,这些机构在ETF新发阶段就已介入,是与中央汇金等机构类似的又一股中长期资金。红利资产的盈利端可能会受益于今年下半年的海外降息过程,但相关红利资产内部会更偏好周期红利资产,而非稳定红利类资产。
年金和险资频繁布局宽基ETF
根据招商基金公告,于9月6日成立的招商沪深300ETF将于9月20日在上交所上市交易。该ETF发布的上市交易公告书显示,该基金的5.86亿份上市份额中,有4.57亿份由机构投资者持有,占比达到了77.91%。从前十名持有人情况来看,除了常见的券商等机构外,还出现了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计划等机构身影。
具体看,该ETF的最大持有机构是招商证券,持有2亿份,占比34.11%,第3名到第8名持有人则均为年金计划,包括中信集团企业年金计划、广东省肆号职业年金计划、江苏省柒号职业年金计划、广东省伍号职业年金计划、中国联通企业年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柒号职业年金计划,加上第十大持有人四川省柒号职业年金计划,这7只年金计划合计认购1.01亿份,合计持有比例约为17.24%。
同样,在9月20日上市交易的新华中证红利低波动ETF,前十大持有人以险资机构为主。其中,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弘康人寿、同方全球人寿三家险企合计持有份额比例超过16%。
此外,刚于9月13日上市交易的天弘上证50ETF,前十大持有人中机构投资者占了6席。其中,上海鹤禧阿尔法一号私募基金持有占比达14.08%。
另外,于今年9月2日上市交易的银华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ETF,前十大机构以私募为主,仅循远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橡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两家私募旗下相关产品就占据了5个席位。
企业年金基金资产净值超3万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期机构密集出现在新上市ETF前十大持有人之列,意味着核心宽基ETF的投资价值日益凸显。特别是以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所在的中长期资金密集布局宽基ETF,更具备投资性价比效应。
北方一位公募投研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ETF近年来的机构化趋势较为明显,之前被市场关注的多是券商和私募等传统投资机构。但从2023年以来,企业年金或中央汇金等机构购买主流宽基ETF的趋势更为突出。在此前的基金季报或者半年报中,加仓沪深300ETF等宽基产品的更多是中央汇金。从近期新发的沪深300ETF等情况来看,企业年金等机构在新发阶段就已介入。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市场共有54只企业年金组合持有81只非货ETF,持有市值19.71亿元,与年初时约13.3亿元的持有市值相比,上半年增幅接近50%。其中,持有市值居前的是工商银行企业年金计划、中国石油企业年金计划、农业银行年金计划,持有市值分别为6.92亿元、2.54亿元和1.75亿元。
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资产净值约为3.25万亿元,建立组合数为5677个。今年一季度,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为294.35亿元,加权平均收益率为0.96%。从完整年度看,2007年至2023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年均收益达到6.26%,除极个别年份出现亏损外,绝大部分年份保持了良好收益。
可能更偏好周期红利资产
从持有的宽基ETF底层资产来看,上述机构近阶段较为青睐的是大市值蓝筹资产,包括高股息和红利等资产。公募分析显示,历经此前阶段性调整后,高股息红利等资产已具备较好投资价值。
华夏基金表示,近年来红利资产的行情演绎可分解为:首先由配置型投资者逐步“抱团”形成趋势性行情,交易型投资者“中途上车”,放大了红利资产的价格变化幅度。从中长期配置角度看,配置需求驱动的红利资产底层逻辑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在国内经济延续修复态势下,盈利趋于低增速低波动,红利资产凭借较强的确定性仍有望受到持续关注。
中欧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基金经理方申申表示,当下经济增速不确定性仍然较高,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现金流的红利型企业就具有相对优势。叠加新“国九条”以及央企的市值管理诉求,这类企业的分红意愿或更加凸显。
“国内政策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进一步发力,从而改善总需求。但长期看,红利资产内部会更偏好周期红利资产,而非稳定红利类资产。”宏利基金宏观策略投资部副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庄腾飞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周期红利资产的盈利端可能会受益于今年下半年的海外降息过程,整体大宗商品的价格维持高位的概率较大。海外降息过程和全球货币体系的演化将是未来较为重要的宏观变量;另外,在境内长周期长端利率中枢逐步下行过程中,依然要面对阶段性长端利率上行的扰动,类债属性的稳定红利类资产就缺乏有效应对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周期红利资产相对于稳定红利类资产有显著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