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发行提前入冬 银行代销“画风突变”
证券时报记者 谢忠翔 刘筱攸
四季度以来,大盘持续震荡,股票及混合型基金收益率表现平淡。与此同时,新发公募基金规模与此前相比大幅下降。上半年卖得热火朝天的权益类基金,变得难卖了。除了个别实力较强、口碑较好的管理人,新发基金募集时间普遍拉长,而此前大受追捧的一些“网红”基金,则出现了“卖不动”的情况。
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两名银行客户经理均用了“断崖式下跌”来形容该行四季度的代销公募基金规模。
新基金发行遭遇寒流
Wind数据显示,四季度以来,新基金发行规模相比此前呈现较大幅度下降。
以三季度为例,按基金成立日作为统计口径,7月至9月,单月平均发行规模在2400亿元左右,其中8月新发基金200只,规模达2482.16亿元,达到三季度发行高峰。而进入四季度,10月份发行份额却出现“断崖式”下降,仅为1203亿元,相比9月份减少近1100亿元,环比下降48.7%。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1月21日,11月份以来新发基金仅104只,规模也降至1182.92亿元。
除了新基金发行规模外,11月以来新基金有效认购户数也持续低迷。Wind数据显示,11月以来新成立的104只基金中,有效认购户数超1万户的新基金仅32只,比例不及三分之一;而有效认购户数在5000户以下的却达57只,占新发行基金的一半。
新基金发行遭遇“寒流”的表现还包括,在新成立基金规模显著下降的背景下,募集失败、延长募集期的基金数量有所增加。
近日,人保利淳债券基金因募集期届满未能满足备案条件,基金募集失败。这也是继10月份5只基金募集失败后,11月以来首只募集失败的基金。10月26日,融通、九泰、创金合信基金等3家公募旗下的新基金发布“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新基金发行失败进入密集期。两日后,创金合信基金一只主动权益产品也加入募集失败行列。
此外,10月共有30只基金延长募集时间,进入下半年,新发行基金募集时间延长的产品也在逐月增多。
有业内人士分析,随着近些年新基金发行数量增长迅速,有募集失败的情况出现也较为正常。一方面是与各家公募渠道资源有关系,部分中小公司渠道资源较少,且没有列入银行渠道的“白名单”,产品可能不会安排在重要档期,就可能面临基金成立的困难;另一方面,当基金投资缺乏赚钱效应,也会遭到市场的冷遇。
银行“打折促销”
银行作为基金代销的主力渠道,正在面临着绕不开的“尴尬”——上半年卖得热火朝天的权益类基金,变得难卖了。
“严格来说不是最近,是从下半年以来,基金就卖不动了。进入四季度尤为明显,很难募。”某大型股份行财富管理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另外,有两名银行理财经理均用了“断崖式下跌”来形容该行四季度的代销公募基金规模。
这一现象,可以从基金业协会近期披露的头部银行代销基金数据中窥见一斑。三季度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股票+混合基金保有规模”分别环比下降3.03%、4.83%、4.01%。另外,三季度农业银行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为2220亿元,环比减少19.3%,在各头部银行中降幅最为明显。
除此之外,基金的赎回数据也很能体现这一趋势。Wind数据显示,三季度全市场公募基金赎回规模达25.8万亿份,较二季度赎回规模增加了8.57%。也就是说,面对表现平平的权益类基金,更多的投资者在三季度选择“落袋为安”。
面对基金销售遇冷,也有银行降低申购费率进行“促销”。近期,包括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在内的多家股份行在官网公告称,将调整指定公募基金申购及定投的手续费率,大部分基金申购费率降至一折,部分银行的手续费降幅高达90%。
市场变化致销量收缩
事实上,四季度以来大盘指数持续震荡,导致多只股票及混合型基金收益率出现不同程度回撤。在此背景下,有受访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客户经理在针对客户的话术安抚上“下了功夫”,并且建议客户做防御性配置,侧重于推荐银行理财。不过,也有理财经理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由于一些理财产品达不到客户的收益预期,已经有多名客户从其手中流失。
上述大型股份行财富管理部门负责人坦言,今年下半年以来,整个市场风格变化较大,跟该负责人所在行的原有客户风险属性不太匹配,使得整体销量出现收缩的态势。
有相关从业者称,基金销售确实变得困难了,并且呈现明显的分化。较好的基金相对容易销售,表现不好的基金却难以卖出,而在去年,就算是表现普通的基金也能卖成爆款。
除了上述原因,针对银行代销基金的下滑,也有银行从业者表示,不少银行通常在年底拉存款,同时为来年“开门红”储备客户,另外由于今年上半年银行销售基金的情况较好,因而在年底销售的动力或有所减弱,这些因素应该也需要考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