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疏通传导机制,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的新提法,引发各方普遍关注。金融业界的代表委员认为,传导机制的疏通,需要在金融体系内部与企业融资渠道等方面多管齐下。
金融系统传导机制待完善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易纲,在谈到“疏通传导机制,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时表示,“疏通传导机制”是指,要让货币政策和国家的宏观政策,更顺利地传导到经济领域的末梢,具体内容包括,如何支持小微企业、如何支农、如何扶贫等。
此外,在进一步解释如何实现“疏通传导机制”这一政策目标时,易纲称,关键要解决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结构和定价机制两大问题。在这些方面,央行将继续做好市场基础建设,推动金融机构治理结构进一步加强,以及完善定价机制。此外,易纲指出,利率市场化也与“疏通传导机制”密切相关。2017年,央行在利率市场化方面将继续推进。
全国政协委员、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疏通传导机制”需要依赖于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以及有效利率走廊加快形成。杨凯生认为,近几年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虽然向前迈出了“几大步”,但是真正的利率走廊还没有完全形成。整体来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在向下传导过程要完全发挥效用,仍要依赖于金融系统内部和金融市场内部利率走廊的形成。
分析人士表示,包括利率市场化、利率走廊在内的金融系统传导机制的完善,关键在于以各类金融资源的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真正通过市场来形成金融资源配置的价格机制。
企业融资渠道需全面丰富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马蔚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金融机构自身的角度来看,建立“疏通传导机制”大致可以归结为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和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两大方面的丰富和完善。
在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方面,马蔚华认为,建立“疏通传导机制”意味着商业银行需要做好支持实体经济进行结构调整的工作。例如,在去产能、处理“僵尸企业”与“僵尸信贷”上,需要银行在相关企业的资产重组、债转股等多个方面,通过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帮助企业摆脱债务困境,或者令低效率企业退出市场。
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上,马蔚华表示,各类金融机构需要着力做好两方面工作。第一,各类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尤其是对原创型、科研型等新创立企业的支持。具体而言,金融机构在支持企业从原创科研到大规模生产的全过程中,专业投资机构可以提供风险投资和产业基金支持,商业银行可以投贷结合,租赁、保险等机构也同样大有可为。第二,除了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外,普惠金融同样意义重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型商业银行要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主要就是要求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做好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民营银行、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小型银行,由于对于所在地的企业情况往往会有更深的了解,在上述方面将大有作为。
除此之外,马蔚华表示,目前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方面,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市场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但三板市场在增加流动性、降低上市门槛、推出转板机制等市场制度完善方面,也亟待继续迈步向前。
整体而言,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转型升级和“三去一降一补”的关键阶段,实体经济的“去劣存优”与提质升级,仍需要各类金融资源通过各种有效的金融服务模式予以有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