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小澎:科技赋能监管 全方位提高监管能力

徐昭 张晓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为全国资本重镇之一的深圳,不论是上市公司、证券公司,还是基金公司、私募机构等,数量和资产规模都位于国内城市前列。如何做好监管工作,考验着当地监管局的能力。近年来,深圳证监局打造的派出机构科技监管体系,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提高监管效能、优化监管服务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实现良好开局。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小澎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下一步,深圳证监局将继续根据证监会最新监管要求和工作需要,在数据采集、比对分析、功能扩展、应用深化等方面持续对证券公司、资管行业、私募基金及上市公司监管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拓宽数据来源,增加分析维度,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进一步提升系统自动预警功能和风险量化水平,强化与地方政府信息共享和监管协作。通过科技手段,全方位提高监管能力。

   持续加大科技监管投入

   中国证券报:加强监管效能有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近年来,深圳证监局在科技监管方面有哪些探索?

   陈小澎:近几年来,在中国证监会的大力支持和细心指导下,为有效解决深圳辖区监管对象、监管业务发展与监管资源配备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深圳证监局持续加大科技监管领域投入与探索,初步构建以证券公司、私募基金、资管行业及上市公司监管平台为核心的派出机构科技监管体系。

  以证券公司为例,2013年,深圳证监局启动基于风险导向的证券公司监管框架研究,提出以“持续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为基石,“问题导向现场检查、风险导向现场检查、差异化监管策略”为支柱的“两大基石,三大支柱”事中监管框架。2015年7月,深圳证监局在证监会派出机构率先构建以微观审慎监管为主要目标的证券公司风险监测分析体系。此后,深圳证监局不断对证券公司风险监测体系升级完善。

  目前,证券公司风险监测体系已覆盖证券公司六大风险、三大重点业务,实现对风险数据的前置校验、智能预警、直观展示、多维分析、自动报告五大功能,运行三年多来,成效显著。

  一是改变证券公司日常监管模式。证券公司风险监测体系将监管关口前移,不仅解决监测的全面性、专业性和及时性等问题,同时将关注重点由机构主体风险扩展到辖区市场系统性风险,实现证券公司监管理念由“合规导向”向“风险导向”,监管方式从主体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改被动核查为主动监测,变人工盯防为科技监管,逐步形成以风险监测统筹日常监管新格局。

  二是及时预警辖区重大风险事项。基于证券公司风险监测分析体系,深圳证监局及时识别融资融券业务“高质押率、高市盈率、高集中度”的“三高”风险、以债券代持和债券投顾为代表的债券业务表外杠杆风险、场外期权业务扩张风险以及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等重大风险线索,为提前采取风险缓释和针对性监管措施提供依据,为防范恶性风险事件提供保证。特别是在2016年底,债券市场风险集中爆发,由于发现及时、措施有效,辖区未发生风险事件,债券违约率持续维持在低位。

  三是为监管提供决策依据。根据证券公司风险监测分析体系发现的问题,深圳证监局先后就债券业务、场外期权业务和股票质押风险向证监会提出监管意见建议,推动相关规则完善。

  不断扩大监管覆盖面

  中国证券报:深圳辖区私募公司数量庞大,伴随科技进步,其违法违规操作更隐蔽,监管部门如何与时俱进完善监管?

  陈小澎:2016年8月,深圳证监局与前海管理局联合签署私募基金监管合作备忘录,首创中央与地方协同监管模式,建立深圳私募基金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私募平台”)。2017年4月,私募平台正式上线,成为全国第一个私募基金全景指标数据库,获广东省及深圳市地方政府高度认可。2018年私募平台被列为广东自贸区三周年制度创新最佳案例之一,作为广东自贸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第三批改革创新经验推广。2017年10月,深圳证监局开发完成私募基金风险监测系统,与私募平台构成私募科技监管系统(以下简称“私募系统”),在私募监管四个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扩大监管覆盖面。以风险为导向,根据辖区实际案例自主设计一套异常规则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采用可视化图形界面直观展示,精准识别风险隐患和苗头性问题。截至2018年12月底,借助私募风险监管平台,深圳证监局完成辖区4500余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线上自查,覆盖率近98%,对700余家机构开展非现场风险筛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开展现场核查200多家次,向市政府风险通报50余次。

  二是提高打击精准度。以私募平台为依托,通过穿透式、关联式数据筛查技术透视企业核心关系,挖掘风险关联信息,密切关注、重点排查跨区域跨领域风险、滥用备案增信及各类以私募为名从事非法集资、传销、配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在证监会私募部的指导和深圳市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下,推出一批精准打击案例,有效避免多起恶性风险事件爆发,对辖区私募风险防控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服务地方金融发展。深圳证监局借助私募系统,形成深圳各行政区私募行业情况及风险机构私募简报,与各区进行信息共享,进一步深化与地方政府在私募风险防控处置方面协作关系,推进区域金融风险网格化管理工作,实现区域发展与稳定的均衡,为协同开展金融领域风险防控工作中争取更主动地位。

  四是促进私募行业规范。私募系统不仅是深圳证监局加强监管新抓手,也是督促辖区私募机构增进合规意识新渠道。在系统建成以来,深圳证监局对辖区私募机构开展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线上培训,点击率高达4800余次;通过签署线上行业自律公约等方式,促进不同类别资管机构交流,不断提高机构自我规范内生动力和内控水平。

  实现智能化风险监测

  中国证券报:2018年是资管行业变革之年,深圳证监局在监测和引导持牌资管机构主动化解风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陈小澎:2015年5月,深圳证监局着手搭建资管业务监测预警系统(以下简称“资管系统”)。经过不断完善升级,目前,资管系统实现对深圳辖区64家持牌资管机构、近万只私募资管产品信息收集,涉及规模约7万亿元,构建一套资管产品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分析框架。

  资管系统改变以往依靠手工采集、统计、分析数据模式,通过机构报送和系统自动抓取相结合,让海量数据分析处理成为现实。目前,资管系统已形成资管业务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监管报告和风险报告等百余篇定期报告。

  借助资管系统,深圳证监局极大地提升深圳辖区资本市场资管行业监管效能,提高统计分析效率,实现智能化风险监测,为涉房地产类、涉新三板类、定增类产品防范和化解风险争取时间和空间。

  在2017年个体机构风险排查工作中,深圳证监局综合选取多项指标,监测发现某些公司异常数据较多、风险隐患较大,及时予以警示。目前,借助资管系统数据分析监测,深圳证监局对问题机构核查时间、人力配备平均节省一半以上。

  有效提升风险诊断能力

  中国证券报:2018年上市公司风险频出,深圳证监局如何提升对上市公司整体风险的诊断能力并及时化解风险?

  陈小澎:深圳证监局自2015年就启动“上市公司监管脸谱”建设工作,以强化行为监管为依托,深挖历史监管档案,探索性地为每家上市公司创建一份动态体检诊断报告书,即“监管脸谱”。2018年5月,上市公司脸谱监管系统一期正式上线。通过阅读“监管脸谱”,可快速掌握上市公司历史沿革、发展现状、主要风险点、监管举措等情况,保障重点风险事项监管持续性,提升对上市公司整体风险诊断能力。

  其次,“监管脸谱”通过设定关键字段,运用网络爬虫、热度分析等技术手段,初步实现对上市公司重大公告、重大舆情、财务报表数据即时搜集、即时筛查功能,从海量外部信息中筛选出具有监管关注价值的重要信息,既节省监管人力,又实现监管信息与外部数据交互验证,为下一步风险量化评估提供可能。

  此外,“监管脸谱”构建标准化监管工作平台。通过系统规范工作流程,确保监管日志、现场检查和投诉处理等监管过程信息及时、全面记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