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加餐“麻辣粉” 破例补水“御寒”走心
11月30日,“麻辣粉”(MLF,中期借贷便利)意外现身,让11月末央行一连串流动性调控显得不同寻常。分析人士认为,从利用逆回购连续“补水”,到月底破例加餐“麻辣粉”,央行呵护月底岁末流动性的意图尽显,既是应对信用事件冲击的特别安排,也有缓解银行负债压力的中期考虑。
额外“加餐”
11月30日,央行开展了2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和1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逆回购操作加码,“麻辣粉”现身更出乎市场意料。
与前次操作相比,此次央行7天期逆回购交易量多300亿元,创出11月下半月新高。当天只有4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仅逆回购操作一项,央行已可实现净投放1100亿元。在此基础上,央行端出一碗热腾腾的“麻辣粉”,颇不寻常。
一是“上桌”时点打破“惯例”。近年来,央行逐渐形成按月开展MLF操作的惯例,每月1次,每次在15日左右进行。今年前10个月从未破例。11月16日,央行已开展8000亿元MLF操作,且表明当次操作含对11月5日和16日两次MLF到期的续做。可见,这次月末端出的“麻辣粉”不在“计划内”,是给金融机构额外的“加餐”。
二是这碗“粉”上桌后,11月“麻辣粉”的量一举创下新纪录。算上之前的8000亿元,11月央行共开展1万亿元MLF操作。此前,央行单月MLF操作的最高纪录是2016年1月的8625亿元。
呵护流动性
特别的操作应有特别的用意。在分析人士看来,央行此次操作或主要有两方面考虑。
其一,防范月末流动性波动。短期资金面总体平稳偏松,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一度跌破1%。然而,央行坚持投放流动性,上周连续5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施净投放,为月末超预期开展MLF操作埋下伏笔。对此,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称,系列违约事件波及货币市场,为月末央行调控流动性提供新的考量。华泰证券张继强团队认为,这是央行为应对信用事件冲击使出的“组合拳”之一。
其二,缓解银行负债压力。近期同业存单利率屡创新高,国库现金定存利率跳升,均反映银行负债压力加大,“缺长钱”的问题比较突出。投放“麻辣粉”,给的正是“长钱”。“央行意外开展MLF操作,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呵护年底流动性,避免存单利率上行等推高融资成本。”张继强团队认为,未来同业存单利率将企稳甚至小幅回落。
稳定预期
特别的操作自然有别于常规的操作,应不具有持续性,也不宜视为货币政策取向调整信号。
此次在意外开展MLF操作的同时,央行还预告了12月MLF操作安排。分析人士称,此举或正是为了表明11月末MLF操作的特殊性,让市场对12月操作有明确预期,未来大概率回归每月一次的操作惯例。
张继强团队称,在年底特殊时期,又遇上信用风险事件多发,增添了金融运行的不稳定因素,促使央行通过“组合拳”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当前货币调控面临的经济渐进修复、宏观杠杆率上升等环境没有根本性变化,维持逆周期调节色彩淡化、资金面“不缺不溢”的判断。
不过,特别的动作释放了明确信号——年底流动性风险受到央行特别关注。年底是流动性易出现波动和收紧的时段,也是货币当局可能“送温暖”的时段。天风证券孙彬彬团队预计,后续央行将精准开展MLF和逆回购操作,使流动性保持紧平衡。
不仅是央行投放,未来一段时间大额财政投放同样可期。机构认为,在货币与财政的“双保险”之下,年底流动性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