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权威人士透露,截至19日,四大行新增贷款大体在800亿元至1000亿元之间,考虑到国庆长假因素影响,规模较上月同期略有放大。在结构上,非金融企业贷款和零售贷款大致各占一半,其中票据贴现余额基本没有增长是突出特征,对9月出现的趋势予以确认。这与前8月银行在月初利用票据贴现用足信贷额度的情况截然不同。
数据显示,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232亿元,票据贴现余额减少2169亿元,这是去年10月以来票据贴现余额首次下降。前8个月,票据贴现余额增加1.05万亿元,主要是银行利用票据贴现填补未用完的信贷额度所致。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方面,贷款需求疲弱。今年二季度贷款需求景气指数为70.8,较去年四季度大降9.1个百分点,显示实体经济对贷款需求出现明显回落。
另一方面,票据贴现量升价跌。今年前8个月,新增票据贴现1.05万亿元,长三角票据贴现年化利率却由年初的9.6%下降至8月末的5.6%,显示银行在贷款需求不足情况下,主动增加票据贴现供给,导致量升价跌。这与去年量低价升情况截然相反:去年前8个月,新增票据贴现148亿元,但票据贴现利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长三角票据贴现年化利率由年初的6.4%上升到8月末的10.8%。
今年9月是分界线,票据贴现余额由增转降,贴现利率小幅回升,主要由于银行受信贷额度限制,为满足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只能通过压缩票据贴现规模实现,这一转变或许意味着实体经济贷款需求开始出现实质性回暖,9月消费、投资和出口等增速均较8月有所回升,银行也加强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历史常常是相似的,2009年也出现过一轮压缩票据贴现。2009年下半年,票据贴现余额平均每月下降2080亿元,同期月均新增人民币信贷维持在3680亿元的低位,贴现利率出现回升,说明当时贷款需求回升,但限于额度银行还依靠压缩贴现规模。今年9月票据贴现余额为2.35万亿元,上一轮票据贴现余额的低点为2011年3月的1.24万亿元,如果余额下降至上一轮低点,这意味着还有1.1万亿元票据融资可以压缩。考虑到票据贴现压缩,9月实际贷款投放将达8400亿元。
由于信贷额度限制,银行往往在信贷需求不足时,通过增加票据贴现供给的方法用足信贷额度,而当信贷需求超出信贷额度时,银行则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压缩票据贴现使信贷额度合规,票据贴现充当了蓄水池的角色。随着经济出现小幅回暖,银行支持力度增强,压缩票据贴现趋势仍将延续。这势必会使公布的信贷数据被打折,因此,现阶段应减少对表面数据关注,更多地分析实际信贷投放情况。前瞻地看,信贷对实体经济投放力度将稳步放大,叠加财政投放和外汇占款增加,四季度流动性将出现实质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