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记者 王朱莹)2月26日,大商所-浙江大学期货人才培育暨《期货市场理论与实务》课程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开班典礼。大连商品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李正强,浙江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宗成,浙江期货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明卫,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先海、副院长方红生及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典礼。李正强和王宗成在典礼结束后分别进行了主题授课。
致辞中,黄先海表示,在最新公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商科与经济学排名榜中,浙江大学的商科与经济学学科排名进入世界前60名。除了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外,浙大始终致力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据他介绍,2018年参与过培训的学员普遍认为,该课程实务性强,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方式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了解金融业务的一线需求。
李正强为参课学员讲授了开班第一课《衍生品市场的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中外衍生品市场发展与启示》。他指出,衍生品作为由基础资产衍生发展出来的金融工具,其价格可以反应未来供求信息,解决或缓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可以有效用于防范、化解与转移市场风险,利用衍生品管理价格波动风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尽管中国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稳健,但国内企业参与程度仍显不足,2017年国内利用衍生品市场规避风险的上市公司数量为285家,仅占国内上市公司总数的8.47%。而早在2013年,该数字在美国就已经达到了86.5%,因此,中国衍生品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李正强强调,利用好衍生品需要科学严谨的分析判断和操作管理,这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也是一个极富魅力和挑战的行业。在美国等成熟发达的市场,衍生品市场以极强的创新性、极快的发展性、极高的专业性,吸引着众多的年轻人。他鼓励参与选修课程的浙大学子,充分利用大学在校时间,掌握将衍生品和现货资产相互连通的方法论,了解市场变化的内部关联,加深对市场的理解,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之后,浙江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宗成进一步围绕期货的基本概念、市场参与者、功能和作用以及前景展望等,深入地介绍了期货市场。在他看来,期货市场不仅可以作为宏观经济的“减震器”,利于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更可作为行业发展的“提效剂”,提升行业生产水平,更是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护航者”,可帮助他们转移市场风险,获得较为稳定的盈利。目前,我国期货市场部分品种企业参与度较低,投资者投资理念也尚不成熟,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目前我国衍生品行业还存在专业人才不专、高端人才缺乏、人才流动性大、大量人员从业时间短等问题,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对衍生品市场的强大需求不相适应。为了加快行业人才培育机制转型,在强化对现有行业在职人员培训的同时,从源头上发力,2017年大商所启动高校人才培育支持项目。
今年是大商所-浙江大学期货人才培育项目开展的第二年,仍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实践类选修课《期货市场理论与实务》为载体,通过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衍生品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的认知,向行业输送具有现代市场风险管理意识、了解并熟悉期货市场的专业人才。
今年开设的课程共计49个学时并计入学分,目前已有80名学生报名参加。此外,为激励学生学习,大商所仍将为选课同学设立专项奖学金,去年共有13名优秀学生获得了此项奖励。
目前,大商所已与包括浙江大学在内的64所高校、8个地方期货业协会、49家期货公司合作完成了90个培育项目,其中纳入学分项目占85%,培训近6200名学生,得到了参与高校和市场各方的普遍欢迎和认可,并激发了高校学生学习期货、运用期货的浓厚兴趣。
而对于拥有12家期货公司,行业综合实力排名前列的浙江省而言,“大商所-浙江大学期货人才培育项目的开展,在精准对接行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渴求以及高校提升学生应用能力、拓宽就业选择需要的同时,为行业发展蓄力。不仅扩大了浙江期货行业的影响,更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对期货市场的认知。”浙江期货行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