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巴曙松:应对疫情冲击 中国有更大的政策应对空间

昝秀丽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昝秀丽)近期面对疫情影响,中国货币财政政策仍然有调整空间为市场点赞,关于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应在哪些领域精准策防范风险等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3月20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对疫情冲击,中国有足够的政策工具组合实施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应齐发力。 

  中国证券报:一、二月份经济数据出炉后,市场普遍对3月份经济回暖表示乐观,对此您有何判断?

  巴曙松:目前,国际资本市场面对疫情恐慌情绪升温,初期表现为金融市场的下跌,但必然会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层面。目前已经陆续有国际金融机构对美国和欧洲等地区的经济增长前景表达悲观预期,但中国仍有更大的政策应对空间。

  从趋势看,中国的3月份经济表现将强于1月和2月,随着疫情在国内逐渐得到控制,3月份企业复工复产率大幅提高,同时还需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海外疫情扩散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市场恢复。

  在相对动荡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2020以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的方针可能会需要基于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从底线思维出发,考虑政策重心稳增长转移到稳就业,将经济增速设定在更合理可行的区间。目前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吸收了大量就业,产业链分布决定了经济增速下行将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带来影响,因此针对就业问题需及早进行政策准备。

  中国证券报:您认为金融监管部门应在哪些领域精准策防范风险?

  巴曙松:随着疫情全球范围扩散,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大,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各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空间决定了政府逆周期调节经济的能力,各国政策空间不同,经济承压程度也不尽相同。欧美国家降息空间十分有限。美、欧、G20和全球政府部门杠杆率均已升至历史高位,财政政策扩张空间也十分有限。相对于海外国家,中国基准利率较高有一定政策空间,且财政赤字率暂未超过3%的警戒线,加上中国巨大的内需空间和充足的流动性,相比来说,中国有足够的政策工具组合实施逆周期调节。 

  从货币政策来看,全球大范围降息进一步拓宽了国内货币政策操作区间,不排除未来央行可能采取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加大逆周期调控的力度。之前中国央行已及时下发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且实施了定向降准目的是加大对于中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在全球金融动荡环境下,未来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将在适度宽松的同时,更为注重配合财政政策的实施通过营造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引导LPR的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保持市场预期的相对稳定

  从财政政策来看,积极财政政策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减税降费、财政贴息的基础上,通过发行专项债和扩大债券额度支持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托底2020年基建投资,需要同时考虑现有的所谓旧基建与新基建,尤其是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为主“新基建”可能迎来大幅度增加,这些新基建当前的规模相对有限,但是有助于推动未来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的城市化空间依然较大,同时中国也正在进入到一个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化推进阶段,应通过推动农地使用改革、以及将农民工逐步纳入城市,推动城市群的发展,释放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内需潜力。

  从产业政策来看,金融市场波动是对实体经济现状和预期的反应,产业链变迁直接决定了实体经济的表现,相对于金融市场,未来应更多关注疫情冲击对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影响。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短期疫情影响企业盈利,长期看会影响全球产业链布局。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是全球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制药和光电子通信等产业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经济的阶段性的短期停摆使得电子、原料药和医疗器械等行业面临较大压力。未来中国政府着眼点在于积极稳定产业链,防止逆全球化对经济带来的冲击。面对全球产业链可能的变迁,一方面从短期来看需要稳定并扩大内需,减轻对经济带来的短期冲击,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抓住机会迅速适应疫情影响下的全球经济新格局,培育生物制药、医疗和“新基建”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弥补医疗资源不足,补充疫情期间暴露出的各种投资短板,如城市农贸市场改造等。

  从就业政策来看,未来就业政策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例如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和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海外疫情扩散对中国影响除流动性之外,输入式病例也对国内经济金融复苏造成一定的抑制,拖延防疫进度,未来需采取一定措施防范输入性病例导致疫情二次蔓延拖累经济基本面。

  中国证券报:目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遇到一些困难,现金流压力加大,有部分企业或考虑利用杠杆资金解决资金压力,您认为监管部门应如何引导防范风险?

  巴曙松:目前A股存量质押市值4.62万亿,占对应个股总市值之比为8.1%。疫情有可能会造成这类资产负债率较高、现金流动紧张的上市企业财务状况加速恶化,引发债务违约及退市等问题,容易引发民营上市公司债务暴雷以及信用违约问题的出现。可以考虑对股权质押业务进行新老划断,对于存量业务,尽量保持原有承做条件不变,尽量避免增加民营企业家偿还债务的难度。如果未来市场遭遇冲击触发质押强平,从以前积累的经验看,此前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都可以考虑作为备选政策,例如,开展逆回购操作释放流动性,监管部门可临时暂停融券卖出业务和融资买入业务允许股权质押协商展期 3-6个月,以及不强制执行平仓等,以此来缓解资本市场的短期流动性压力。地方政府可设立纾困基金或纾困专项债,向流动性困难企业提供一定资金支持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